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找资料 > 好文下载 >

武钢首席管理肖永刚谈维修人才队伍培养

文章分享者:张孝桐 

各位:大家好!

    这是湖北省设备管理协会秘书长肖永刚的最新的调研报告,也是一篇很好的适合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如何开展设备管理模式的写照,从中可见,当今企业如何适应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企业设备管理的一个借鉴,拿我们的文化语言来将讲,就是要建立我们企业自己的“设备管家”体系啊。

    敬祝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张孝桐


“一专多能”高素质复合型技能维修人才队伍的培养

    肖永刚,高级工程师、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首席师、湖北省设备管理协会秘书长、中国设备工程专家,从事设备管理工作30 年,主要获奖项目有:武钢星级设备管理标准化体系,获2009 年中国设备管理成果评估卓越贡献奖;武钢关键设备“万点受控工程”,获2006 年度中国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无线监测系统”获2007 年度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设备点检方法及系统”获2008 年国家发明专利;荣获第二、第三和第五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工作者;19 篇论文获得中国设备管理等评比一等奖和优秀奖。

 肖永刚_副本.jpg

CPE 记者:

    肖老师,你好,2012 年你曾到日本、韩国的钢铁企业进行考察,请问你此行有何感想?


肖永刚:

    2012 年伊始,我有幸随武钢股份有限公司学习考察团赴日本和韩国对钢铁公司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以及维修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为期10 天时间的考察和学习,深受启发。作为资产、技术、工艺、产能、品种和劳动密集型的我国钢铁企业,现已实现技术装备的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智能 化和现代化,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和维修者对设备管理与维修非常关注。在现行制度下,要实现由传统维修向现代维修的转型,需要在体制、机制上倍加重视技能型 维修人才的培养,否则设备维修资源的利用和效率就不会得到有效发挥,设备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保障基础就不会扎实和牢固,维修成本也不一可能得到进一步优 化。因此,跨专业和交叉渗透的复合型、技能型维修人才和操作人才培养,已成为现代企业维护和操作发展的新趋势,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CPE记者:

    你觉得在技能型维修人才的培训方面我国企业还有哪些不足?

 

肖永刚:

    从我国一些钢铁企业的现状看,在设备维修上“重管理、轻技能;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尤其在维修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方式、培养方向、 培养阶段和培养层次方面,缺乏整体性规划和定位。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具备“一专多能”的设备维修和生产操作综合技能素质的人才,严重匾乏。“一岗一能”的 单一、低效维修组织结构的粗放维修管理模式,使维修成本结构不合理、维修效率不高,已经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钢铁企业设备维修的进步与发展。

    突出表现在以下4 个方面:

    ( l )设备维修岗位维修技能单一制约了维修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我国一些钢铁企业的设备维修大多实行“一岗一责”配制,即机械维修钳工不懂焊工、架工等相关工种的基本技能,更不懂电气维护,岗位工种技能单一甚至能力低下的矛盾突出,设备维修队伍庞大臃肿、劳动效率低下以及成本不合理等问题普遍存在。

    ( 2 )生产操作岗位维护技能弱化制约了对设备维护的关注与联系。由 于设备维修知识和相关技能的缺乏,一些钢铁企业的生产操作岗位只管生产操作而不承担设备基本维护的职责,这在生产操作技术逐步实现全面自动化、部分智能化 的今天,一方而表现为生产操作岗位工作负荷不足,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漠视,违章或野蛮操作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损伤了设备,也加大了维修岗位 的工作负担。

    ( 3 )收入倒挂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追求学习技能技术逐步被边缘化。迄 今为止,一些钢铁企业仍然存在重生产操作、轻维修技术的问题,生产“老大”思想旧习依然顽固。生产操作人员速成快、收人高于维修人员,无沦从作业环境、安 全性、稳定性还是从风险性讲,都远远优于设备维修岗位。特别是随着现代技术装备和操作工艺的引进,生产操作岗位工作条件改善明显,而设备维护岗位则负担沉 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设备维修人员钻研技能和技术的积极性。

    ( 4 )弱化甚至放弃技工培养渠道和培训模式导致维修技能型人才缺乏。一些钢铁企业原来承担维修技工培训的功能,随着市场化的发展而被弱化,有的甚至完全丧失,企业所需技能人才虽然可以从社会职业培训和大专院有所补充,但由于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在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维修针对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而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

    上述4 个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部分钢铁企业在设备维修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不适应或者缺失,应该引起企业领导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否则,我国钢铁行业的设备维修事业的发展就会因为技能型人才的缺乏而受到制约和影响。

CPE 记者:

    在技能型维修人才的培训方面,日本、韩国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肖永刚:

    根据我们对日本、韩国等国际钢铁巨头设备维修管理体制和维修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考察,感觉这些企业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上的精干、优化和高效,与其健全、精 干、多能和高效的设备维修管理组织体系密不一可分,尤其是对员工“一专多能”的培养,更支持了其组织管理结构的优化和高效。比如,日本新日铁君津和八蟠两 大制铁所,建厂已有40 年多年和近百年历史,技术装备相对老旧,但其长期坚持以“素养、培训、自主、多能、规范、优化、公平”为主导的设备管理理念,使其在管理、技术、盈利和创 新能力上始终在世界钢铁企业中保持领先地位;韩国浦项光阳制铁所建厂虽然不到30 年时间,但由于长期坚持“精干、多能、标准、规范、自律”的基本管理理念,因而有力地支持其在国际上的竟争力,厚积薄发优势明显。

 

CPE 记者:

    在维修技能人才培养的方面,他们有什么好的措施或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肖永刚:

    以日本君津制铁所为例,他们在设备部门设有专门的员工技能培训中心,无论是进入设备维修还是生产操作岗位的人员,入厂以后都必须经过设备部门组织的严格、 系统的培训和培养,掌握设备维修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后方能上岗作业。从入厂基本技能培训到岗位职业生涯培养时间长达15 年:新员工入厂技能培训一般为l 年时间;在岗员工按不同阶段、不同层次需求进行的职业技能培养持续时间14 年,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提升要求。培养途径与内容主要包括:

    ( l )企业内部培训。

    首先是基本礼仪、基本清扫和安全知识培训,包括学会与同事、上司、客户打招呼以及基本行为举止和言谈;包括着装整洁、规范工作场所清洁,安全保护和防范技能。

    其次是基本维修理沦与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包括与“车钳铆电焊”等维修技能相配套的基础理论、现场维修操作技能培训等。

    第三是对员工协作精神和团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第四是组织技能展示比武活动,展示学习成果,使学技能成为一种荣耀。

    ( 2 )社会技能取证。

    除了企业内部的专业技能培训外,还鼓励员工通过参加国家技能考试、接受技能再教育、到其他公司进行交流培训等,取得合法技能操作证,不断增强和拓展员工的综合技能素质。

    这样培训的结果是:设备维护人员不仅要掌握“车钳铆电焊”等大工种维修操作技能,还要懂得设备的操作方法;生产操作人员不仅要学会正确操作设备,而且还要 懂得如何点检、清扫和维护设备。这些维修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渠道、思路、方法和日标,非常值得我国钢铁企业学习和借鉴。

 

CPE 记者:

    在技能型人才的培训方面,我国钢铁企业应做好哪些方面工作?


肖永刚:

    新日铁与浦项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世界钢铁领域保持管理与技术领先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其高度重视各类综合性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从不间断。我国钢铁企业可以从以下6 个方面做起:

    ( l )坚持对员工实施基本“素养”培养,包括如何向客人、同事和上司打招呼,如何清扫环境卫生,学会静心、耐心和冷静等,提高设备员工的基本素养。通过组织参加活动、啦啦队等形式,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员工真正爱上企业并对之保持高度忠诚。

    ( 2 )坚持对员工实施专业“技能”培训,新入厂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计划严密,阶段培训与职业生涯培养相结合,考试成绩优秀者安排到设备维修岗位,相对次者则安排到生产操作岗位,形成推动员工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掌握多种技能的向上牵引力。

    ( 3 )坚持维修“自主”管理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针对设备技术、维修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各种问题,开展自主管理活动,依据贡献大小给予奖励,并作为员工晋升资格的依据。

    ( 4 ) 坚持对员工实施“一专多能”打造,设备维修岗位具备“维修多能”技能,生产操作岗位具备“操维合一”技能,使每一个岗位都能够适应多工种作业的高效要求: 机械维修人员不仅要学会钳工的基本技能,还必须学会电焊、吊装和基本电气实际操作;生产操作人员不仅要懂得操作工艺和方法,还必须学会现场设备点检和维护 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 5 )坚持对维修实施标准“规范”操作,使其成为企业实施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各种规范和标准纳人信息化系统,使各岗位的作业更加规范化和效率化。

    ( 6 )坚持对岗位员工实施“公平”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岗位员工工资设定与工作的经历和资历紧密挂钩,使与荣俱荣、与衰俱衰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和共同责任感。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装备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过去单一的“一人一岗”设备维护和生产操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集约、高效维修发展的需要,加速设备维 修岗位“维修多能”和生产操作岗位“操维合一”复合型高素质技能维修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建立“一专多能”的高效维修体系,必将成为我国钢铁企业强化人 才基础、留住多能人才,优化维修组织、优化劳动定员、提高维修效率,走集约化设备维修发展道路和提高竞争软实力的必然选择。

CPE记者吴建卿按:

    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在设备维修管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式上存在着较大差距,如何逐步缩小这种差距、实现迎头赶超,确实应引起我国企业 的深度思考。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发展减速、国内钢铁市场需求持续姜缩的情况下,这种要求显得更加迫切。有鉴于此,本期专家视点特别邀请曾赴日本、韩国进行实 地考察的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首席师、湖北省设备管理协会秘书长肖永刚老师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钢铁及其他企业有所帮助和启迪。
 

 ► 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提示】:
1.更多好资料,尽在 
www.hb-qg.com  “找资料”栏目。
2.国内设备和现场管理相对专业、高质的互动交流Q群,群名:中国设备管理 Q群号: 28375291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成都华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
蜀ICP备12004850号 技术支持:成都顶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