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设备维修费用”
撰文:成都华标企管 首席顾问 蒋良君
【摘要】:本 文从设备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角度看设备维修费,从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角度看维修费用,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看设备维修费用 ,认为减少因设备问题影响生产时间等比降低维修费用更重要,设备是为生产提供保障的,应将降低维修费用变为追求维修费用合理化更重要。都是为了降低成本, 应考虑到设备维修费用与设备保障生产创造利润之间的关系,(维修费用)成本本身就是商品整体价值的构成部分。有时,换个思路想问题,换个角度看问题,降低生产总成本比重点降低设备维修费用更重要,控制维修费用比 降低维修费用更重要。
一、从设备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角度看设备维修费
二、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看设备维修费用
三、控制与设备管理费用相关的主要因素及建议
笔者在辅导企业设备管理的过程中,我常听见这样的说法“现在公司对设备维修费用的控制要求逐年递减,使我们开展维修工作有点难度”。对此,我就企业高层应如何正确看待设备维修费用的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一、从设备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角度看设备维修费
大家都明白,生产的目的是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设备是为生产提供保障的,换句话说,设备也是为企业创造利润的。企业只要在生产,设备就会磨损、消耗、逐步老 化,为了使设备能持续为生产提供保障,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润滑、维修等,就需产生费用。只要设备坏了,该修还是要修,这是刚性需求。在制造过程中,对设 备维修及费用的发生,通常分为设备坏了再修(事后维修),设备没坏就修(预防性维修、状态维修等)。这两者最的目前和区分在于,没坏就修,是计划性的,会 减少因设备问题影响生产停机损失,而坏了再修,对主生产线而言,其损失通常比较大,且高出维修费用的多倍,如(图1)。
从上图我们可明白,减少因设备问题影响生产的因素比控制维修费用更重要,假定某设备故障前与故障后对某部件的维修费用相同,但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最大的区分是在于对生产的影响,而维修费用却是次要的。
我们都关心这个问题,那维修费用是否应该降低?我的回答是:“维修费用不是该降低,而是应该不断追求合理化。”
什么是“合理化”,就是“不断的将不合理的调适(调整适合)为合理的努力过程。”
什么是“合理”,大家同意、认可的就是合理的。
我们维修费用的预算,通常是在以往(年)的维修费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加上预算年度计划需要的费用(包括技改、备件及设备性能升级等)构成,该用则用,大家认为合理就是合理的维修费用,而不是减少或增加费用。
大家又会提问:“维修费用是否可以降低?”我的回答是:“从维修费用的构成中去挖掘,去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对策改善,费用有可能会略有降低。”
因此,设备维修费用不应逐年降低,而应不断追求合理化才是正确管理之道。
有位矿业公司的朋友杜先生和我QQ交流时说:“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搞不懂!我在作业区大搞零故障管理!加大设备投入,但是全年的维修费用反而只降下五分之一?”
请大家看下面这个图你就完全明白了。
杜先生说的“大搞 零故障管理!加大设备投入。”其设备管理工作重点就是“没坏就修”,提前控制,其目的是为了为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是做了正确的事。要提供这些保障,他做 的工作,绝对是减少事后维修,而增加了预防维修、状态维修,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设备改善活动。这些改善活动,只要涉及到设备备件、设备维护用材料、润滑油 品、技术改造等,基本上都计入了维修费用。从会计的角度,日常维修应该计入制造费用,大修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或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税 法第十三条规定大修理需要同时满足2个条件的为增加固定资产价值:1,修理费用占资产价值的50%以上;2,修理后增加2年以前使用年限。
为了让设备能更好的保障生产,采取事前控制,维修费用的结果有三种情况,即维修费用下降、维修费用持平、维持维修上升。我们不能说这维修费用上升就是管理 不好,只要合理就好。例如:为了提升设备备件的性能,为技术改造,投入了更多的维修费用,但是设备的性能提高了,更少出故障了,因此,不能说某种情况就是 好的,适合的才是好的。
从这里,我们又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设备维修费用不能作为设备部门的关键指标用于考核,只能作为设备管理的参考指标。因此,将设备维修费用作为设备部门的 关键指标,是不合理的,应修正为参考指标。而用因设备故障或异常而影响生产的时间、效率作为关键指标,还比较合理。你认为对吧!
从上面杜先生说的,他“大搞零故障管理”,这中间很多费用是计入了维修费用,他全年的维修费用能降下五分之一,算是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是值得赞扬的。
也有部分企业维修费用多年不调整,不考虑生产量与设备费用之间的关系。生产部门按销售计划,产量增加了很多,有的设备老化(用了10余年),维修人员为了保障生产,对可能影响生产的设备部件进行了该修则修(含修旧废)、该换则换,因企业的维修费用没变,设备维修人员还被考核(扣钱),这就是典型的不合理,决策层没考虑维修费用是产品整体价值的构成部分。
我们再看下图:
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保持或提高设备可靠性,与对设备的资金投入和非资金投入是成正比的关系。也就是说“要让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好草。”有投入(维修费用等)才有产出。
你想想,搞零故障管理,在设备没发生故障前也需要维修或更换备件,这也算在维修费用里的,最重要的是你提前控制了,使设备能保障你生产。设备是用来创造利润的工具,
只要设备一转,就需要维修费用支出。
为了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要持续降低设备维修费用,是不实际的。就好比人要干活就要吃饭一样,维修费用就像人吃的饭。所以,企业的高层领导和财务部 门,不应要求持续递减维修费用,而应要求不断追求合理化,减少设备故障,减少影响生产的设备问题,这才是对设备维修费用正确的认识。
当然,我们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从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角度来看,除了维修费用外,我们可以从设备管理、产前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控制、现场管理、作业管 理、库存管理、消除浪费等角度去思考,就比如制造费这块,就有很多的挖掘空间,如: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生产单位管理 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交通费、劳动保护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物料消耗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生产用工具费、试验检验费、季节性及修理期间的停工损 失、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技术组织措施费、其他制造费。只要这些项目里存在不合理的、不产生增值的,都可以采取改善措施,整 体的成本就会得到降低,有时换个角度去思考,也许得到的结果会更好。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应该从企业整体看投入与产出,而非分割状态看设备维修费用。若因设备维修费用的投入是为了确保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则应从产销的总角度看费用与收益的关系,因为,成本本身就是商品整体价值的构成部分。笔者认为:若企业的设备管理是有效实施的,维修费用的投入能保障生产达成销售计划,维修费用增加了,但维修费用所投入而产生的价值却越大,唯有这样去理解和去行动,成本的效能才会被释放出来。
接下来,我们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角度,来看影响设备维修费用的因素及制造费用的因素,从另一个角度去降低成本。
二、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看设备维修费用
我们首先要思考,在设备管理方面,影响设备维修费用及制造费用方面,涉及到哪些因素?通常,主要是以下方面:
1、 购置的设备,设备先天的可靠性、可维修性、配套性等如何。若先天不良,后面的故障维修费用、备件费用、技术改造费用肯定会增加。
2、 设备使用者。若设备使用者操作技能不熟练,因不当操作损坏设备,也会增加维修费用。
3、 日常维护。设备的工作环境,操作岗及设备专业岗对设备日常的清洁、调整、保养等工作执行的效果如何,若环境不好、维护不到位,引发故障也会增加维修费用。
4、 点检润滑管理。没做好设备日常润滑管理,因润滑不良导致故障也会增加维修费用;没做好设备点巡检工作,没发现设备异常或故障隐患,不但增加维修费用,而还会带来停机的损失。
5、 备件管理。购置或加工的备件质量不符合要求,缩短了备件更换或使用周期,也会增加维修费用。
6、 设备役龄。设备接近或已过了折旧年限,或符合报废年限的设备,设备本体及部件大部分处于(老化)损耗故障期,维修频次高,也会增加维修费用。
7、 设备维修。维修标准化不足,维修人员技能不足,外协维修方的水平及价格,对多发、影响大的故障没源头治理,也会增加维修费用。
三、控制与设备管理费用相关的主要因素及建议
1、 购置设备阶段。在设备前期方面需重点考虑:
a) 需确保参与设备选型的人要全面,如: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单位、安环部门、能源部门,最好是将选型需求与评估标准化。
b) 关于设备价格。避免低价中标,通常,设备是一分钱一分货,用合理的价格购置适合自己的设备。
c) 与生产需求的匹配性。设备也并非最先进、超高速最好,只要能满足企业预期的生产要求就是好的。就如卷烟企业的进口高速卷包机,高速机并非他们预期的那么好,国产的卷包机组也不错。
d) 随机备件。对于易损耗备件,最好是在新购置设备时,可考虑在谈合同时约定适量多购置些,因后续另购置备件的费用比新购时高出很多。
e) 设备操作维护维修人员的培训。在新购设备时,若是没使用过的新设备,建议在合约内应约定人员培训的要求,这会给后续设备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好处。
2、 设备使用。在设备使用方面需重点考虑:
a) 设备操作工的稳定性。熟练的操作员可避免误操作导致的维修。若企业操作岗员工的流动性过大,再完善的操作规程、点检维护标准都是空谈,因此,企业这方面若不解决,想要降低维修费用就有点难。
b) 合格上岗。对于设备使用人员,应培训合格方可操作设备。企业使用培训不合格的新人员是最大的浪费,不会利用老员工的经验及智慧,也是企业最大的浪费。
c) 设备环境。环境直接影响设备,环境也会影响人,可行时,人也可以改变环境。特别是环境中的粉尘、温度、湿度、 振动、腐蚀性介质等,对设备影响非常大,因此,对影响设备的环境因素,在可行的情况下,需从源头治理及改善。在这里时,既要考虑外在环境的影响,也需考虑 治理设备本身产生影响环境的因素。
d) 设备维护。重点是开展好6S工作及按要求做好设备日常的清扫、调整、紧固及保养,使设备从外到内保持其本来面目。这项工作看似简单,能做好的企业并不多。
e) 设备环境、设备维护,需建立机制,与改善活动相结合,用机制促进落实。
3、 设备点检润滑管理。重点考虑以下方面:
a) 机制。也就是能促进点检润滑落实、做到位的制度流程,其中最重要的是设备管理纵向、横向的监督检查及考核机制,这是促进企业设备管理是否能做到位的关键点,若这项工作没做好其他的就会大打折扣。
b) 标准。优化完善点检标准、润滑标准及其记录,高标准才能严要求。很多企业不缺标准,但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是标准内容不合理,记录表的设计对使用者缺乏指导性,这需要企业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辨析后改善。当然,也可请专业的设备咨询师指导。什么是专业的设备咨询 师,就是在同行业口碑很好的实战咨询师。
c) 人员技能。按标准上的分工,从事点检润滑的人员,对标准应熟悉,且会检查、润滑设备。这需企业按标准对人员进行技能识别,按需培训,以达到或超过岗位要求的技能。最好是技能层次与技能工资挂钩,这方面的工作,需要设备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好好协作。
d) 润滑管理。在我接触过的企业中,设备润滑管理普遍比较弱。当然,在辅导过程中,有些企业也改善良多。企业润滑 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润滑设施配置不足、润滑器具不足、润滑标准不合理、油品过滤、油品防尘、润滑器具及部位的清洁、润滑油品及器具及润滑部位的可视化 运用不足、油质快速检测缺失,多数从事润滑方面工作的人,缺乏润滑基础知识方面的培训。企业可根据自身现况,针对性改善。当然,能借鉴成熟的方法,改善起 来会更好更快些。
4、 备件管理。
a) 不接受不良备件。申购备件,应考虑其备件质量及可靠性,用劣质备件的损失会更大。对关键及重要备件,企业需建立备件验收标准使备件标准化。
b) 备件存储管理。要对在库及机旁备件做好防护,避免生锈、变形、变质等。
c) 备件数量。企业各单位负责管理备件的人,建议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备件的消耗规律,这样可使备件的数量不断合理 化。从备件储备策略上而言,可根据设备浴盆曲线,在设备磨合期、偶发故障期,备件数量可按统计的信息来确定数量;在设备损耗故障期,则备件储备数量应尽量 减少。同时,还需考虑到技改带来的备件不适用问题。另外,兄弟企业之间的关键及重要备件,互备互用,相互调用也是不错的方式。
e) 备件替代、备件国产化、备件性能升级等。
5、 设备役龄。企业需经过统计与评估,若老设备经常维修,且占设备费用的比率也比较大,该报废就报废,否则,几次的 维修费用累计就可买台新设备,这样的设备再用就是很大的资金浪费。例如:某矿业浮选区的多台电机是1997年投入使用的,因生产工艺多次升级换代,导致电 机超负荷运行,电机主要故障是超温导致烧损,平均每3个月故障1次,每次每台电机维修费用在1000元左右,购置1台新电机也就3000多元,该区设备管 理者也提出了更新电机申请,也许是公司资金安排等因素而未获上级公司批准。从这一实际案例可看出,老化的设备且故障频发维修费用高的,设备更新是很有必要 的。当然,对超过了设备使用年限还好用,维修费用也正常,也可继续用(特种设备除外)。我在矿山企业看到1956年进口的电铲车,保养维护很好,功能性能 都满足生产要求,当然继续用。
6、 设备维修。
a) 维修人员的定位与配置。
i. 维修人员需掌握的技能复杂,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种。现代设备,操作越趋简单化,但维修却越趋复杂,特别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因此,企业从人力资源的角 度,需从维修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方面,使维修队伍相对稳定,更要避免用临时工性质的方式作维修工。搞设备的人都清楚,要培养一个能胜任的维修工,自己努力 加企业培训,至少2-3年;要成为维修高手,是需要N次故障分析及维修的磨练,才能成为能独当一面的维修工。
ii.在没有专职点检岗位的企业,通常机、电、仪维修人员就充当了专职点检员的角色,既要做专职点检,也要做维修工作。因此,对于那种经常忙于救火式保障 生产,大部分时间在现场维修的单位来说,确实应该根据需要补充专业的维修人员。很多企业领导知道配置不足,但也不补充,这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领导对设 备管理的认知度不足而没引起重视,另一面,是领导“心有余而权不足”,维修岗位定编是上级公司说了算。无论如何,为了企业发展的需要,该申报的还是要申 报。
b)维修人员技能。企业需根据内部维修工作的需要,识别维修人员的技能层次,根据需要采取措施培养。培养的方式很多,但最适用的方式还是行动学习——“干中学”。
c)救火与预防,故障与维修。设备维修,通常分为两大类,一是坏了再修(事后维修),二是没坏就修(预知维修、状态维 修、预防性维修、横向改善维修)。要减少非计划维修(事后维修),增加计划性维修(没坏就修),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只要对典型的、影响大的、频发的、重复 发生的故障,进行真因分析,对策改善,源头治理,就可解决。对设备故障的分析,常用的方式是对单个故障分析、统计角度分析。很多企业都有故障管理,但真正 做好故障管理的企业并不多,我们要源头解决故障,需要有人组织维修人员开展好故障管理这项工作。因此,维修人员的配置必需适当,否则忙于现场维修也没时间 做改善及预防性的工作了。我们需明白:解决故障的过程就是改善的过程,减少设备故障就是降低成本。
设备维修费用,仅仅属于制造费用的一部分,我们为了保障生产,更重要的是从制造费用的角度,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LCC)的角度来考虑降低成本,通过一系列的改善活动,将不合理的调适为合理的。
各位看了以上,让我们更明白了一个道理,“生产一枝花,全靠设备来当家。”没有设备这棵树,生产就开不花结不了果。现代化的生产,缺了设备你啥都干不 了,设备是生产的支柱,设备是企业创造利润的工具,是保障质量、安全、效益的基础,工具不好使了就需要维护,维护就得花钱,这是不可否认的。
当然,经营企业,降低成本是硬道理,省钱就是赚钱,我们要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生产成本控制不是一味地强调节约,而是不断追求合理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持续的过程,只要企业存在,就没有终点。
总之,要求设备维修费用逐年递减是不妥当的,也是不符合设备管理规律的。企业高层及财务管理部门在对待削减设备维修费用上,最好是换个思路,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降本增效。
希望本文能给企业高层管理者及财务管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有所参考及启发。
当你看了以上,觉得我的看法如何?
【相关联文章推荐】
《正确认识设备维修费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浅析炼化企业应用年度检维修费用预算公式》
► 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提示】:
1.不断更新的好资料和答疑集锦在 www.hb-qg.com “找资料”栏目公布。
2.QQ群:2300+人群,专业高质、答疑解惑、互动交流,Q群名:中国设备管理, Q群号: 283752911
主要交流:设备管理体系标准、ISO55001资产管理、设备完整性管理、6S管理、目视管理、安全管理、企业管理等,纯广告者禁入!
3.加"中国设备管理" Q群,总有一个人知道你问题的答案!
4.优秀留言有机会录入“找资料”栏目答疑集锦,并欢迎大家来稿分享